6185641-6f99ebd2    

圖片來源:http://img4.imagehyper.com/t/0/6/6185/6185641-6f99ebd2.jpg 

前言: 

  無眠長夜,無意間看到臉書上的學長發了個動態,說甚麼「青蛙少年」,很沉重之類的, 我就燃起了好奇心,發揮了奈米的鍵盤柯南的精神,Google一下(幹,弱掉了。)才發現這片子是根據韓國三大懸案改編,我很有興趣,於是就搜到了改編電影,然後按下播放鍵一路看到黎明……(我原本想講不是藝人「黎明」,但真的好冷不好笑,於是作罷。)

  是哪三大懸案,我就不在此贅述了(詳情請參考:http://zh.wikipedia.org/zh-hant/青蛙少年事件)不過維基百科對此案的說明也只是略述,我就在這裡講一下大概案情:

  1991年的某月某日,大邱市當日正舉辦選舉,當地居民的五個孩子相約去山上抓「娃娃魚」(所以其實不是所謂的「青蛙」,應該是<娃娃魚少年失蹤案件>才對……)不久後卻傳出「集體失蹤」的消息,當年韓國總統下令搜索,動員將近三十萬名警力或軍力搜索孩子們的下落,卻沒有結果。直到2001年,也是失蹤案事發幾乎十年後,在大邱市附近的山區找到了已經證實是該失蹤的五位孩童的遺骸,遺骸已經白骨化。經過鑑識後,警方表示遺骸有遭受鈍器攻擊,研判是他殺。到了2007年,因為此案追訴已到法律保障期限,因此兇手究竟為何人,似乎無從得知,因此此事件成為「韓國三大懸案」之一。

  此案令人匪夷所思,相關的猜測或陰謀論我也是不贅述了。此篇文章的結構也不會像我之前發的電影文那麼嚴謹,畢竟這是韓國的電影,我能得取的資訊有侷限性(不像歐美的電影在IMDb上那樣地官方化或百科化,而且我也不懂韓文……)所以針對演員或是電影周邊資訊恕無法提供了噢。再加上我目前的精神狀況與目前重考的狀況,實在不應該在這邊屁,哈。

簡介:

  1991年的某一日,五位大邱市的孩子在選舉日相約去山上玩耍,卻傳出失蹤的消息。當時媒體大幅報導此案,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一位媒體工作者-姜基勝因之前的報導不實而被「流放」,因此想藉由追查此案找回「東山再起」的機會,因此與一位國立大學的教授一起合作,打算透過各種臆測與若有似無的證據來結案。這邊是在失蹤案後的第二個高潮,該教授與姜基勝竟然推敲出孩子們有可能是被失蹤孩童「金鐘植」的父母所殺害,因此率領了媒體與警方在鐘植的住處進行破牆挖土的「尋找屍體」工程,然而卻無所獲,也因為這樣,造成該名大學教授的身敗名裂,與姜基勝的離職(不過後來他還是從事相關工作就是了。),以及罹難家屬的「第二次傷害」。

  事隔十年,也就是在2001年時,登山客通報警方發現白骨化遺骸,後來經過家屬指認與鑑定,確認是當時所失蹤的五位孩子沒錯,此時家屬盼望孩子還活著的希望瞬間被扼殺。後來,姜基勝在得知五位孩子的死因是「他殺」,於是他拜訪當時在大邱市任職的警員,想要得知究竟殺手為何人,該名警員告訴姜基勝他有一個懷疑的對象(警員說:「……他捅了孩子十刀,我也要回敬他,為孩子們出一口氣……但就算我的心想這樣做,我的腦袋卻不允許我如此……」)但或許是礙於身分問題,警員不能對該名嫌犯進行調查或拘捕的動作,於是他把這名嫌犯的一些資料,交給了姜基勝。

  姜基勝來到嫌疑犯的住處,並私闖進入。很快地,他便在嫌犯房間內搜索到孩童的相關物品,以及許多跟推測有些符合的物證,重點是他發現嫌犯綑綁書籍的手法,跟其中一名罹難孩童被綑綁的手法,非常相似。後來姜基勝在盯梢時,不慎被嫌疑犯發現(嫌疑犯也知道他家被侵入過了。)於是嫌疑犯也回敬了姜基勝,抄下了他的個人資料,並以故意綁架未遂的方式,警告姜基勝,他是沒有辦法「拿他怎樣」的。

  姜基勝得知自己的女兒被綁架的消息,即時趕到學校,並靠著「第六感」追趕嫌疑犯到了一間屠宰場(我想這邊應該就是唬爛了。)並在那邊得知了該名嫌疑犯名叫「朱煥」,也在發現了桌子上有與遺骸類似的鈍器鑿痕。後來,姜基勝趕到了屠宰牛隻的現場,發現朱煥正在宰殺牛隻,也看到了他的殺生手法,因此在一些無意義的質問後,他們發生了扭打。朱煥二度要置姜基勝於死地,然而卻罷手,到最後,朱煥只輕生地說了一聲:「大叔,你有甚麼證據嗎?」便離開了……(沉重的破折號。)

  發現遺骸,並經過鑑識沒多久,警方發表了記者會,將白骨逐具排開,證實該五具即是該案失蹤孩童的沒有錯。家屬們紛紛在此時崩潰,呼天搶地,然而媒體工作這們只是機械式地急忙二嚇手中的快門,捕捉這歷史性,或許會震撼人心,好讓報紙多賣幾份的一刻。

  姜基勝與罹難者家屬之一的鐘植媽媽談話,才發現,原來鐘植在失蹤案事發兩個月後,曾打電話到家裡,卻因為罹難者家屬受過身心折磨所產生的「遲疑」,而錯過了再續天倫之樂的機會。

側重:(建議看完本片再閱讀。)

本片雖然是根據事實改編,但我仍然認為有些地方有很多的穿鑿附會(就是「改很大」。)但是也因為這些穿鑿的點,讓我有許多地方能側重與反思。

一、「認知失調」的悲哀:姜基勝在拜訪教授前,教授正在講授「認知失調」的個案與定義,「認知失調」的理論是表示與已有認知的相衝突是一種動力,會強迫心靈去「尋求」或「發明」新的思想或信仰,或是去修改已在心裏存在的信仰,好讓認知間相衝突的程度減到最低。講明白點,就是一個人遇到與自己所想不同的事實,會自行進行解釋,並說服自己是怎樣的一個「情形」,好像自己好受一點,不至於會產生負面情緒,甚至是自我認同危機。我個人認為「認知失調」是非常可怕的,他會限制或扼殺一個人對於事實的敏感度或接受度,但我也認為只要是身為人,這種情況多多少少會發生。這情形,也同樣反映在本電影裡的那名教授身上,那教授言之鑿鑿地對姜基勝說:「鐘植的爸爸一定是殺害五名孩子的兇手。」就算率領了媒體大軍對鐘植父母進行精神與物質上的雙重侵犯而無結果,該教授仍深信,鐘植的父親一定是把屍體都轉移到山上埋葬了。即使2001年,鐘植的父親已經去逝,該教授還是一口咬定此事絕對為鐘植父親所為。

  「認知失調」間接殺了鐘植父親第二次,即使鐘植父親走了,那位教授還是不肯罷手對他進行冠上罪名之能事,教授也不肯對自己的心靈停止折磨……

二、「媒體的強暴行為」與「罹難者家屬的第二次死亡」:想必現代人一定對媒體的「強暴行為」很熟悉,因為媒體也有所謂的權利-「第四權」,但到了最後,往往是以權力之名行使無限擴張「權力」之實。片中的姜基勝的一些行為即是如此,還有,因為警員沒有辦法行使公權力,變所幸將之轉嫁給媒體的「第四權」,也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禁讓我反思,會不會警界與政界會與媒體一起合作,來誤導百姓視聽,甚至是進行身心的侵犯呢?我想……這情形或許是有的,但或許我遇到時,我搞不好會用「認知失調」這招,幹!然後有關於罹難者家屬的「第二次死亡」,與媒體能說是息息相關,就因為身經百戰的記者們已經跑遍或聽聞各種新聞,對於某些驚世駭俗或慘絕人寰的事件,早已免疫,或是為了把心靈的’傷害減到最低,而隱藏了同理心,在同理心上覆了一層厚繭,並以絕佳的品味,篩選出腥文,好迎合普羅大眾的口味。沒有了同理心,對於每件新聞的態度即是「擷取最有『價值』的部分」,意即媒體們懂得捕捉最「撼動人心」的部分,捕捉家屬哀慟的「關鍵時刻」、捕捉破案時遺骸出土的「關鍵時刻」,好緊緊抓住每一個接受視聽的人的心,好創造一次又一次的收視或收聽的高峰。然而媒體卻鮮少顧及當事人們的感受,只是一味散佈消息,好讓大家紛紛聚集並品頭論足,也因為如此,又讓受害者或當事人受到第二次的傷害(死亡)。這真的是媒體最偉大也最可惡的一個地方,就是因為大眾擁有閱聽的權利,媒體卻將普羅大眾帶領到一個嗜血嗜腥的歪路,加上屢屢爆發的報導不實,使人心失去了純樸,失去了相信的力量,竟間接造成許多絕望的「第二次死亡」。

閒語:

  說真的,這<青蛙少年失蹤案件>的故事表面地來看,應該是讓人感到驚駭與不安,但我卻認為沉重的感覺,比單純的恐懼多很多,甚至比不安與恐懼還要來得更值得不安與恐懼。人心不可能強韌到無堅不摧的地步,太頻繁且無止盡的折磨,只會將人心消磨殆盡,只有空洞,並讓不安的氛圍取而代之,穿透心靈上的窟窿,在其中流竄。片中對於嫌犯與其動機的刻劃實在是很少,主要是在反映受害者本身的深痛與媒體的冷眼嗜血間的反差,或許令人絕望,但我仍然期許自己,在接受這些鳥事的強暴後,我仍然能保有清明且獨立的心,還有人本該有的同理心,從中學習應該記取的教訓,創造身心兼具真正富足的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404 not fou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